信仰告白

《多特信經簡介》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anons of Dordt)


文◎錢曜誠牧師   

主後一六一八年至一六一九年荷蘭的國會在荷蘭的多特勒克(Dordtrecht)市舉行了一次國際性的改革宗教會會議,這一次的會議邀請了來自各國改革宗教會的代表參加;當時有35 位荷蘭的牧師,幾位長老,5位神學家,18位國家顧問,及來自八個國家,包括蘇格蘭、英格蘭、比利時、瑞士、法國等26位代表。這次會議的舉行有一個特別的目的,那就是要解決日益嚴重來自萊敦大學神學家雅各.阿民念(James Arminius)及其擁護者的反加爾文神學攻擊,特別是在救恩論上,關於上帝絕對主權的爭論。尤其當雅各‧阿民念過世之後,他的信徒在一六一零年發表了一份《抗議文》(Remonstrance)將雅各‧阿民念的五大要點公開地向改革宗教會挑釁,並且否定上帝在人的救恩上擁有絕對主權的聖經真理。這使得改革宗教會在解釋聖經的純正性及正統性上出現了嚴重的爭議及挑戰。這種以人為中心的阿民念主義的五大要點為:   

(1).神的揀選與否在於祂預見人是否有信心。
(2).雖然只有信的人才能得救,但基督已為所有的人死。
(3).人極其敗壞,若非神賜下先在的恩典而起信,否則人不能行善。
(4).人可以拒絕神拯救之恩。
(5).真正重生之人不一定在信仰上確被保守。   

因著上帝的保守,參與會議的人一致譴責了阿民念派的觀點,並且將阿民念派的觀點視為異端。在這會議中同時也確認了:   

(1).人是完全墮落,無法自救的。
(2).上帝無條件揀選。
(3).基督的贖罪僅限於祂自己的選民。
(4).上帝不可抗拒的恩召。
(5).信徒得蒙保守直到永遠。   

多特信經於一六一八年與一六一九,年為在多特所召開的荷蘭改革宗教會全國總會所批准。阿民念派(Arminians)在這次的會議後被驅逐出改革宗教會。後來這一批人成立了衛斯理主義循道派( Wesleyan Methodism )及其他非改革宗的教派。   

多特大會的《多特信經》(Canons of the Synod of Dordt)與《比利時信條》 (Belgic Confession)、 《海德堡要理問答》(Heidelberg Catechism)合稱為三項聯合信條(Three Forms of Unity),是全球改革宗教會所共同持守的信仰基準;而30年後完成的韋斯敏斯德信條(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也是建立在它的神學根基上。

《海德堡要理問答簡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eidelberg Catechism)


文◎錢曜誠牧師   

自主後一五六三年,傑出的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家撒迦利亞.烏爾西努(Zacharias Ursinus)和卡士帕.奧利維亞努(Caspar Olevianus)所撰寫的《海德堡要理問答》被海德堡教會會議接納以來,這本用問答的形式來教導男女老少基督教教義的書籍,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歷史了。   

對全世界的教會而言,海德堡要理問答是一本極其重要的書。《海德堡要理問答》並不是一種順應世界新潮流而發展的新教導,或者向著人意妥協,包著人本主義的糖衣毒藥,乃是源於聖經的「純正話語的規模」(提後1:13)。   

《海德堡要理問答》將聖經真理按系統歸納為幾個主題。每一個問答都加上經文註腳,說明問答的相關聖經根據。全球的改革宗教會都會在每一個主日下午,或晚上根據海德堡要理問答的內容來講道。此外,海德堡要理問答的問與答可以用來幫助那些靈命成熟老練的人,使其靠著恩典可以來向他人訴說其信仰之原由、內容,並每日生活中主所賜之期盼及安慰。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他屬靈的生活上將本書當作指南,以避免任何人在他永恆的事上自欺。

《比利時信條簡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Belgic Confession)


文◎錢曜誠牧師

《比利時信條》在1563年被華倫教會所採用,因此被稱為《華倫信條》。此一信條是全球改革宗教會的主要信條之一,所以也稱為《改革宗教會信條》。   

主後1561年基道.德布列牧師Guido de Bres(1522~1567)這一位在蘇格蘭東南部法語區改革宗教會之真理鬥士,為了受逼迫的荷蘭、比利時等國改革宗教會辯護,在法國寫下了《比利時信條》。這個信條總共有32條條文,1562年被翻譯成荷蘭文。主後1566年得到安提華普(Antwerp)總會的批准,1618年又經多特(Dordt)總會通過。此信條與《海德堡要理問答》和《多特信經》(Canons of Dordt)一同被認為全荷蘭改革宗教會信仰基礎,迄今仍約束北美改革宗教會信徒。德布列牧師於1567年在瓦倫欣殉道。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簡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


文◎錢曜誠牧師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又被稱為《小要理問答》(Shorter Catechism)是在主後一六四七年英國韋斯敏斯德大會所產生的。一六四八年七月蘇格蘭大議會採納,同年九月由英國議院審查批准,直到今天一直被改革宗教會廣泛使用。在韋斯敏斯德議會完成信條之後,又完成了大小兩份韋斯敏斯德問答。一六四七年韋敏斯德大會後出版了大小要理問答,在神的預旨與基督徒安息日上,提供了加爾文主義的本質。大問答是在1648年完成,為了當時牧師講臺的需要,依據信條的內容寫成196個問答。其優點是完整、精確,並致力於聖經的原則解決道德的問題;而其缺點則是過於冗長而不夠通俗,因此較不著名。小問答雖是大問答的摘錄,卻較早完成(1647年)。   

小要理問答共有107條,內容簡短易讀,本是為孩童及新信徒預備的。小要理問答是一部很偉大的著作,在蘇格蘭曾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清教徒牧師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在他著名的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的講道集《系統神學》(A Body of Divinity: Contained in Sermons Upon the Westminster Assembly’s Catechism)裡明確的說:「恐怕講道沒有更佳結果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用要理問答來解釋信仰的主旨及內容。要理問答就是在立根基(希6:1)。講道而不用要理問答,就像蓋房子而不立根基。 要理問答不是新的教導,是源於使徒。初代教會有他們的要理問答範本(catechumenoi),就像聖經說的:「純正話語的規模」(提後1:13),和「上帝聖言小學的開端」(希5:12)。格魯修(Grotius)和伊拉斯墨(Erasmus)說:「初代教會有他們的要理問答。 許多早期的教父如:傅箴修(Fulgentius)、奧斯丁(Austin)、狄奧多瑞特(Theodoret)、 拉譚修斯(Lactantius)等等,在他們的著作中也都支持要理問答。上帝也使要理問答大有果效。使用要理問答立下信仰的根基,基督徒得著清楚的教導及信仰上奇妙的建立,甚至使得背道者朱利安(Julian),因為要理問答的成功,而開始攻擊所有的學校及圖書館,和對青年人的教導。 因此,我決定(若上帝祝福)在下個主日開始要理問答;我打算每隔一個主日下午,分別這段時間,用要理問答立下信仰要義的根基。如果這個工作有任何來自人的阻撓, 或是因為死亡,我盼望上帝在你們當中興起葡萄園裏其他的工人,完成我現在要開始的工作。」   

清教徒牧師正像其他改革宗牧師們一樣,是重視要理問答的。這在日內瓦的宗教改革上可以看出,加爾文於一五三七年(1538年出拉丁文版)出版法文的要理問答。一五六三年又出版了海德堡要理問答,內容分三部分:人的愁苦,救贖(信經,包括聖道與聖禮)與感恩(包括十誡與主禱文)。一六一八年經多特總會通過。   

清教徒牧師關心孩子和年輕人信仰上的需要。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以聖經的解答來給他們解釋基督教最基本的教義。要理問答中出現的形式和主題有著高度的連貫性。他們的目的在於解釋聖經的基本教訓,幫助青年人牢記聖經,使得聖道和聖禮容易被理解,幫助盟約之子告白自己的信仰,教導他們保守自己的信仰不偏不倚,並幫助父母教育自己的兒女。

耶和華齊根努 Jehovah Tsidkenu
「耶和華我們的義」(宗教改革者之口號)


文◎麥欽尼 (R. M. M’Cheyne)
翻譯◎錢曜誠

從前我不知恩典、不識神,
不知身陷危難中,亦不覺己的重擔;
朋友雖欣喜與我談到十架上的基督,
耶和華齊根努對我卻不具任何意義。

為撫慰或忙碌,我時常雀躍地閱讀
以賽亞的豪邁和約翰言簡意賅的章節,
然而即使他們描繪著血跡斑斑的十架,
耶和華齊根努對我卻似乎不具任何意義。

正如鍚安兒女們滿面的淚流一樣,
當大水漫過我他的靈魂時,我哭泣了;
然而並未想到我的罪已經釘在十架上,
耶和華齊根努,對我卻不具任何意義。

當白白的恩典藉著光從高處喚醒了我,
我被律法的恐懼震撼,我顫驚至死;

避難所、平安,在我裡面遍尋不到——
耶和華齊根努必須成為我救贖主。

我的恐懼在此美名之前,盡都消逝;
我有罪的懼怕失散了,帶著膽量、我飲於
這位白白賜生命的泉源——
耶和華齊根努是我萬有。

耶和華齊根努!我的珍寶和所誇,
耶和華齊根努!我永不再失喪;
我藉著寶血和爭戰,在祢裡面,我必得勝——
我的力量,我的錨,我的護心鏡和盾牌!

雖然我走過死蔭的幽谷,
這個「口號」定能平息我心;
因為在我的神救我脫離這罪惡的人生時,
耶和華齊根努就是我的死亡之歌。

基督教華人改革宗臺北教會